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德化县

德化县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德化县


德化是千年古县、中国三大古瓷都和闽南“金三角”对外开放县之一,位于福建省泉州。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以盛产陶瓷而名扬中外。境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中文名称:德化县

所属地区:中国 福建省泉州市

下辖地区:浔中镇、龙浔镇、三班镇等

政府驻地:浔中镇

电话区号:0595

邮政区码:362500

地理位置:北纬2523′-2557′

面积:总面积2232.16平方公里

人口:277867人(2010年11月1日零时)

著名景点: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德化概况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土地面积223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02个村(社区),人口30.66万。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2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7.3%,森林蓄积量1038万立方米,占泉州市总量的51%。水电资源充足,全县拥有电站155座,总装机容量24.77万千瓦,小水电装机容量位居全国前列,被授予“中国小水电之乡”荣誉称号。矿产资源丰富,拥有高岭土、煤炭、石灰石、泥煤、叶蜡石、金、铜、钨、锰等矿藏40多种,其中高岭土、铁矿石、石灰石远期储量均在亿吨以上,黄金储藏量20吨,位于全省前列。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十大主要陶瓷产区之一,2005年陶瓷产值40.81亿元,纳税2.20亿元,占全县纳税额的44.30%。1993年李鹏总理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1996年以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等称号。“大城关”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城关建成区面积8.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17.77万人。科技工作成效明显,1999年以来连续三次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誉称号。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每万人口上本科线人数连续五年位居泉州市首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保持全市前列。此外,卫生、计生、环保、民政等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51.26亿元,财政总收入5.38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76元。1996年以来连续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综合经济实力位居福建省各县(市)第13位。

全县总人口301888人,其中男157157人,占52.1%;女144731人,占47.9%;非农业人口36878人,占12.2%。人口密度为135.2人/平方公里。以汉族为主,此外还有畲、回、壮、满、高山、土家、苗、瑶、哈尼、水、蒙古11个少数民族,其中畲族1227人,占总人口的0.41%。根据1997年泉州市侨情普查统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及旅居港、澳同胞有12.67万人,归侨、侨眷有7万人。现有旅台同胞1650多人。

县境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0.4公里,总面积2232.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73万亩,占总面积的81.6%;耕地面积186168亩,占总面积的5.6%,人均耕地0.62亩。

该县有山多、林多、水多、矿多、生物多、特产多、能源足等特点,被誉为闽中宝库。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250.7万亩,森林覆盖率75.5%,森林蓄积量918.2万立方米。因具垂直气候特征,树种繁多,有维管束植物864种;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112.34万立米,人均占有量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地形高差悬殊,溪流坡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可供开发的24万千瓦。据初步勘查,境内有高岭土、煤炭、石灰石、铁矿石、泥煤、叶蜡石、金、铜、钨、锰等矿藏40多种,其中高岭土、铁矿石、石灰石远期储量均在亿吨以上。生物资源丰富,野生和人工繁殖、培育的动植物种类繁多,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为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

基本介绍


德化县北连尤溪县,南界永春县,西邻大田县,东与仙游县、永泰县接壤。 全县南北长60.4千米,东西宽62.1千米,总面积2209.5平方千米。

地势由中部向四周倾斜,呈层状逐级下降。戴云山绵亘全境,大部分地区海拔逾700米,千米以上山峰200余座,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河流以戴云山为中心,呈叶脉状向四周分布,分属闽江水系和晋江水系。发源于戴云山主峰的浐溪和涌溪绕行县境南北,东流汇合出永泰县,经闽候县注入闽江。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9℃,1月均温9℃,7月均温26℃,年降水量1800—1900mm,无霜期270天左右。

制瓷业历史悠久,是全国八大陶瓷主产区之一。纪念地有抗日时期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驻地坂里旧址。旅游区有九仙山、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石牛山、岱仙漈瀑布、龙门滩水库库区、唐寨山公园等。有古瓷窑址200多处,其中屈斗宫德化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迹有九仙山唐代弥勒石刻造像、唐宋冶炼遗址、宋代水利工程丁溪林厝圳、长廊屋盖梁式木桥。

行政区划


1949年11月24日德化解放,至1950年3月,全县设5个区,辖12个乡镇。

一区(驻浔中):浔中镇、锦福乡、三高乡。

二区(驻螺坑):碧霞乡、西南乡、瑞上乡。

三区(驻湖坂):水口乡。

四区(驻上涌):桂涌乡、葛岭乡。

五区(驻赤水街):赤水乡、双阳乡、济屏乡。

1950年8月,全县划为5个区11个乡镇。

第一区(驻浔中镇)辖浔中镇、锦福乡、三高乡。

第二区(驻雷峰)辖碧霞乡、西南乡、瑞上乡。

第三区(驻湖坂)辖水口乡。

第四区(驻上涌)辖桂涌乡、葛岭乡。

第五区(驻赤水)辖赤水乡、双阳乡。

1950年12月,并村设乡,全县设5个区,1个镇、27个乡。

第一区(驻浔中)辖浔中镇及丁溪、英山、三班、奎斗、高阳、锦桥、锦福、隆泰等8个乡。

第二区(驻雷峰)辖雷峰、蕉溪、瑞坂、高漈、荐解、西山、碧霞等7个乡。

第三区(驻湖坂)辖湖坂、秀山、南埕、久住等4个乡。

第四区(驻上涌)辖上涌、桂林、云路、桂阳、葛坑等5个乡。

第五区(驻赤水)辖赤水、美湖、双翰3个乡。

1951年1月至1952年6月,全县增设为7个区、1个镇和54个乡。

第一区(驻浔中),辖浔中镇和丁溪、英山、隆泰、三班、锦湖、高蔡、仙荣、格头、林地、三风、泗荣等11个乡。

第二区(驻雷峰),辖雷峰、蕉溪、肖坑、瑞坂、荐解、西山、高漈等7个乡。

第三区(驻水口),辖湖坂、秀山、南埕、八逞、亭坑、蟠山、久往等7个乡。

第四区(驻上涌),辖上涌、下涌、桂林、云路、桂阳、陈溪等6个乡。

第五区(驻赤水),辖赤水、佛岭、东里、猛虎、永吉、美湖、双翰、古春、琼溪、尤床、上春等11个乡。

第六区(驻葛坑),辖解放(葛坑)、胜利(富地)、团结(吉山)、民主(岭脚)、和平(云溪)、光明(漈头)等6个乡。

第七区(驻霞碧),辖霞碧、苏洋、碧坑、朱地、霞山、大溪等6个乡。

1952年8月至1954年12月,全县增设9个区辖1个镇和69个乡。即:

第一区(驻浔中),辖浔中镇及丁溪、英山、高蔡、锦桥、三班、奎斗、隆泰等7个乡。

第二区(驻雷峰),辖雷峰、蕉溪、肖坑、瑞坂、李溪、荐解、西山、高漈等8个乡。

第三区(驻水口),辖湖坂、秀山、毛厝、南埕、八逞、亭坑等6个乡。

第四区(驻上涌),辖桂林、上涌、下涌、陈溪、桂阳、桂传、云路等7个乡。

第五区(驻赤水),辖赤水、猛虎、南斗、佛岭、东里、永吉、美湖、洋田、阳山、铭春、琼溪、尤床、上春、古春、双翰等15个乡。

第六区(驻葛坑),辖葛坑、富地、大岭、岭脚、白叶、云溪、吉山等7个乡。

第七区(驻霞碧),辖苏洋、霞碧、碧坑、朱地、霞山、大溪等6个乡。

第八区(先驻格头,后迁盖德)辖驷蒲、南斗、国宝、大平、仙荣、格头、林地、三凤、泗荣等7个乡。

第九区(驻久住),辖久住、蟠龙、连山、淳湖、漈头、溪洋等6个乡。

1955年1月至1956年7月,全县设9个区,为129乡镇。

第一区(驻浔中),辖浔中镇和丁溪、英山、隆泰、奎斗、三班、高蔡、锦桥、秀湖、泗东、锦湖、蔡径等11个乡。

第二区(驻雷峰),辖蕉溪、雷峰、瑞坂、肖坑、西山、高漈、李溪、荐解、格后、前锋、许厝、潘祠、长基等13个乡。

第三区(驻水口),辖湖坂、亭坑、毛厝、秀山、南埕、八逞、昆坂、祥光、樟镜、村场、垄边、山坪等12个乡。

第四区(驻上涌),辖上涌、下涌、云路、桂林、桂传、桂阳、陈溪、门头、新阳、后宅、梓溪、曾坂、王春、西溪等14个乡。

第五区(驻赤水),辖佛岭、南斗、东里、猛虎、赤水、永嘉、梁春、西岭、绮阳、春美、琼溪、双翰、上春、古春、尤床、国宝、李新、湖岭、小铭、尊美、上坂、洋坑、联春、吉岭、小湖、上岸、上漈、斜山、徐铭、琼英、琼山、新阁等32个乡。

第六区(驻葛坑),辖葛坑、富地、吉山、云溪、大岭、白叶、岭脚、龙塔、汤头、下玲、水门、西墘等12个乡。

第七区(驻霞碧),辖苏洋、霞碧、碧坑、朱地、大溪、霞山、石蟠、硕儒、湖景、枣坑等10个乡。

第八区(驻盖德),辖格头、仙荣、大平、泗荣、凤山、林地、驷蒲、盖德、石山、龙翰、岐山、厚德、济阳、三福等14个乡。

第九区(驻久住),辖久住、溪洋、漈头、蟠龙、连山、白潭、梓垵、彭坑、安村、洪田等10个乡。

今辖

全县辖10个镇、8个乡:浔中镇、龙浔镇、三班镇、龙门滩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赤水镇、上涌镇、葛坑镇、杨梅乡、汤头乡、桂阳乡、盖德乡、国宝乡、美湖乡、大铭乡、春美乡。共有11个社区、191个行政村。

下辖地区介绍

浔中镇 辖2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凤池居委会、富东居委会,浔中、世科、龙翰、石鼓、石山、蒲坂、祖厝、仙境、乐陶、后所、凤洋。

龙浔镇 镇政府驻富东街,辖8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兴南居委会、德新居委会、龙鹏居委会、金锁居委会、南门居委会、浔东居委会、湖前居委会、园丁新村居委会,高阳、英山、丁乾、大坂、丁溪、宝美。

三班镇 镇政府驻泗滨,辖10个村委会:泗滨、三班、奎斗、桥内、儒坑、锦山、龙阙、蔡径、岭头、东山洋。

龙门滩镇 镇政府驻硕儒,辖12个村委会:硕儒、霞碧、苏洋、石室、潘坑、碧坑、湖景、内洋、村兜、朱地、大溪、霞山。

雷峰镇 镇政府驻草埔坪,辖14个村委会:雷峰、朱紫、蕉溪、潘祠、坂仔、格后、溪美、肖坑、长基、瑞坂、李溪、荐解、双芹、上寨。

南埕镇 辖12个村委会:南埕、西山、高蔡、半岭、望洋、枣坑、连山、蟠龙、梓垵、前锋、许厝、塔兜。

水口镇 镇政府驻湖坂,辖16个村委会:湖坂、亭坑、丘坂、凤坪、上湖、久住、祥光、八逞、樟镜、村场、淳湖、毛厝、昆坂、梨坑、承泽、榜上。赤水镇 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赤水居委会,锦洋、戴云、东里、苏坂、猛虎、湖岭、吉岭、西洋、福全、永嘉、苏岭、铭爱、小铭。

盖德乡 乡政府驻盖德村,辖14个村委会:盖德、山坪、下寮、上坑、有济、福阳、凤山、三福、林地、吾华、上地、大乾、仙岭、下坑。

杨梅乡 辖7个村委会:杨梅、白叶、安村、西蔡、云溪、上云、和顺。

葛坑镇 辖12个村委会:葛坑、下玲、邱村、蔡头、湖头、富地、大正、龙、龙塔、蓝田、水门、大岭。

汤头乡 乡政府驻洋中,辖7个村委会:汤头、格中、岭脚、汤垵、草村、吉山、福山。

上涌乡 乡政府驻刘坑,辖17个村委会:上涌、刘坑、西溪、云路、黄井、辉阳、后宅、后坂、曾坂、下涌、桂林、下村、中洋、桂格、传豪、东山、门头。

桂阳乡 乡政府驻官斤洋,辖9个村委会:桂阳、溪洋、王春、彭坑、安章、陈溪、涌溪、梓溪、洪田。

国宝乡 辖8个村委会:佛岭、国宝、上洋、南斗、祥云、内坂、厚德、格头。

美湖乡 乡政府驻小湖,辖8个村委会:小湖、美湖、上岸、上蔡、洋田、洋坑、阳山、斜山。

大铭乡 乡政府驻中洋,辖7个村委会:大铭、联春、金黄、上徐、琼溪、琼英、琼山。 春美乡 乡政府驻上春洋,辖7个村委会:春美、双翰、古春、上春、梁春、新阁、尤床。

各乡镇人口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0183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浔中镇 46126 、龙浔镇 84494、 三班镇 17675 、龙门滩镇 10006、 雷峰镇 11854 、南埕镇 9279 、水口镇 12910、 赤水镇 11036、 杨梅乡 6045、 葛坑乡 13997、 汤头乡 7011 、上涌乡 17208 、桂阳乡 6700 、盖德乡 13936、 国宝乡 7876 、美湖乡 12353、 大铭乡 4663 、春美乡 8665。2001年,撤销葛坑乡,设立葛坑镇;撤销上涌乡,设立上涌镇。2001年,德化县辖10个镇、8个乡:龙浔镇、浔中镇、三班镇、龙门滩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赤水镇、葛坑镇、上涌镇、盖德乡、杨梅乡、汤头乡、桂阳乡、国宝乡、美湖乡、大铭乡、春美乡。2002年,辖10个镇、8个乡:浔中镇、龙浔镇、三班镇、龙门滩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赤水镇、葛坑镇、上涌镇、盖德乡、杨梅乡、汤头乡、桂阳乡、国宝乡、美湖乡、大铭乡、春美乡。2003年末,德化县辖10个镇(龙浔、浔中、三班、龙门滩、南埕、雷锋、水口、赤水、上涌、葛坑)、8个乡(盖德、杨梅、汤头、桂阳、国宝、美湖、大铭、春美),共有1个居委会、10个社区、191个村委会。2003年末,总户数80699户,总人口3048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330人。各乡镇人口(人):浔中镇 35449 、龙浔镇 67153 、三班镇 20376 、龙门滩镇 14796、 雷锋镇17182 、南埕镇 12681、 水口镇 17686、 赤水镇 17098 葛、坑镇 16062 、上涌镇 21810 、杨梅乡 6280 、汤头乡 9081 、桂阳乡 7997、 盖德乡 20357 、国宝乡 11921、 美湖乡 15943 、大铭乡 6431、 春美乡 11499。

县名由来


唐贞元年间,析永福(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令场升县,取“归德”之“德”,鸣琴布化万民,所以命名德化县,并将善业寺辟为县治之所(即今址),传说宋代德化第一任县官刘文敏为“德化”写下一副冠联:“德风吹草绿,化雨润花红”,但德化县只产陶瓷,却不出文人。有个陈半仙云游到德化,见县治前二水平行东流,说要改二水平流为丁字形,谶言:“水流丁,岁簪缨”。杨梅富户林程闻言,即献资五十万民缗买田改溪,开凿未竣,夜间暴雨,洪水直冲,二水合流,“一夜成丁溪”,所以德化县治前就定名丁溪,丁溪既成,陈师文、苏祥、林扬休三人遂中进士,德化斯文则从此始。有人仿撰一联:白瓷映草绿,举子衬花红。这更体现了德化瓷都的特色。

历史沿革


德化建县前疆域分属尤溪县、永泰县管辖。唐贞元年间(785~79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场址设在今德化县城,隶属永泰县,初具德化县雏形。五代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后晋开运二年、闽天德三年(945年),德化县隶属闽国东都(今福州)。后汉乾韦占二年、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尤溪县析常平、进城二乡归德化县管辖,时属南唐清源军(今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和泉州。元属泉州路、泉宁府和泉州分省。明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清初沿袭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属福建布政使司永春直隶州。民国年间,历属福建兴泉永道(南路道、厦门道)之第四、第六、第七、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24日解放。属福建省第七专区(后改称永安专区)。1950年10月划归晋江专区;1971年晋江专区改称晋江地区,1985年撤地建泉州市,德化县仍属其管辖。

人口状况


全县总人口304802人(2003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54330人。以汉族为主,有畲、回、壮、满、高山等11个少数民族。通用闽南方言。

荣誉称号


荣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陶瓷之乡”、“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茶油之乡”、“中国瓷都德化”和“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县”、“全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县”、“福建省首批平安县”“中国百佳产业集群”。荣获“全国循环经济模式示范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福建省优秀旅游县”、“福建最佳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自然地理概况


地势由中部向四周倾斜,呈层状逐级下降。戴云山绵亘全境,大部分地区海拔逾700米,千米以上山峰200余座,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河流以戴云山为中心,呈叶脉状向四周分布,分属闽江水系和晋江水系。发源于戴云山主峰的浐溪和涌溪绕行县境南北,东流汇合出永泰县,经闽候县注入闽江。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9℃,1月均温9℃,7月均温26℃,年降水量1800~1900mm,无霜期270天左右。

地形地貌


全县地势偏高,地形复杂,地貌以低中山地为主。境内山脉连绵,多呈北东——南西走向,河谷剧烈下切,峡谷十分发育,具鲜明之山地景色。其间偶有散布于群山之中的山间盆地和河谷阶地。地势大抵由中部微向四周倾斜,呈层状梯级下降。福建省第二高山戴云山雄居中部,海拔1856米。最低点仅217米。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58座,素有“闽中屋脊”之称。著名的山峰有戴云山、九仙山、石牛山。

德化县中部高耸,往四周呈阶梯状渐降,东南低于西北。全县75%以上的村驻地海拔在600~900米以上。其中,海拔在800-1856米的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9.24%,约131.29万亩,主要分布在赤水、上涌、桂阳、葛坑、汤头、大铭、雷峰、南埕等乡;海拔500-800米的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6.43%,约155.34万亩;海拔在217-500米的山间丘陵、盆地、河谷阶地仅占总面积的14.3%,主要分布在雷峰、浔中、三班等乡。

地质和地震


从大地构造上,德化县位于平和县至广东省大埔断裂带东侧。晚古九生华夏古隆起的西缘。地质构造复杂,具有多旋回、多构造层特点。主要有:扬子和加里东构造层,华力西至印支构造层,燕山构造层,喜马拉雅山构造层。

德化县处于长乐-诏安活动断裂中段,境内有雷峰瑞坂至城关断裂带。德化县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德化县境内被断裂切割的板块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缓慢上升,平均每年上升1毫米,这是戴云山脉成为“闽中屋脊”的主要原因。德化县的地下热水(温泉)和轻微地震的震中多分布在老断裂活动带,是全国重点抗震、防灾区域。

气候


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具有温凉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潮湿多雾、日照略少等特点。同时,由于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又具有气候垂直变化大、小气候突出等特征。城关年平均气温18.0℃,平均最高气温23.3℃,平均最低气温14.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9℃,极端最高气温36.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2℃,九仙山极端最低气温-13.6℃。日照年平均1802.4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7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789.0毫米。春雨季(3~4月),平均雨量31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7.3%;梅雨季(5~6月),平均雨量55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1.1%;台风雷阵雨季(7~9月),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6.3%;少雨季(10~2月),平均降水量27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2%。历年来年最大降水量2485.7毫米(1961年)。

水文


境内河流以戴云山为中心,呈叶脉状向四周分布,分属闽江水系和晋江水系。全县溪流总长495.06公里(溪面宽在10米以上),河网密度0.222公里/平方公里,年径流深在1000-1300毫米,径流总量22.95亿立方米。

境内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浐溪、涌溪、大张溪、小尤溪等12条。其中浐溪、涌溪集雨面积最大、河流最长、流量最大。城区内河流有穿越中心城区的浐溪及其支流丁溪、缨溪。

浐溪:位于大樟溪上游,全长101公里,是境内最长的河流。发源于戴云山南坡,环绕县境东南部至水口乡湖坂村的涌口与环绕县境北部的另一条主要河流——涌溪汇合经永泰、闽侯入闽江,流域面积95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6.5‰,年平均径流量为11.72亿立方米,是德化县县城供水的主要水源。

丁溪:发源于盖德乡雪山下,流经福阳、有济、英山、丁墘、丁溪村至县府前入浐溪,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河道长度13.4公里,河床坡降平均为31.88%。

缨溪:发源于浔中镇格仔后金鸡山下,流经仙境、龙翰、浔中村南流入浐溪,流域面积17平方公里,河道长度8.6公里,河床坡降平均为44.16‰。

自然灾害


有“三寒”、连阴雨、霜冻、台风、干旱、冰雹。倒春寒,发生于3~4月的早稻播种期,日均气温连续3天或3天以上低于12℃,其出现机率为54.8%;“五月寒”发生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的早稻孕穗期,日均气温连续3天或3天以上低于20℃,出现机率为58.1%;“20型”秋寒,发生于9月下旬末至10月上旬初,出现机率为22%。5天以上的连阴雨,年均出现2次,出现机率为50%以上。台风(热带风暴),影响该县的台风最多年份出现10次,最少1次,年均出现3—4次,主要集中于7~9月,约占80%;最早出现的台风是6103号(5月20日),最迟出现的台风是6721号(11月17日),最强的台风是9009号,过程雨量达450.8毫米。城关年均暴雨日数5~6天,暴雨日数(50毫米/日以上)占总雨日的3.4%,最多年份13天(1990年),最少年份1天(1964年),全年暴雨日数以5、6月和8月最多。日雨量≥100.0毫米的大暴雨年均出现0.90天,日最大雨量达208.8毫米(1961年5月20日)。大暴雨易引发山洪及局部洪涝,年均出现洪涝1.2次,最多6次。干旱有春旱、夏旱、秋冬旱,春旱、夏旱两年一遇,秋冬旱二至四年一遇。冰雹,属福建省主要雹区之一,多发生在春夏或夏秋之间,以7月居多,其出现机率为50%;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雷击,一般年份1~2天。最多6天,最大冰雹达3.2斤。

自然资源


具有山多、林多、水多、矿多、生物多、特产多、能源足等特点,被誉为闽中宝库。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250.7万亩,森林覆盖率75.5%,森林蓄积量918.2万立方米。因具垂直气候特征,树种繁多,有维管束植物864种;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112.34万立米,人均占有量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地形高差悬殊,溪流坡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可供开发的24万千瓦。据初步勘查,境内有高岭土、煤炭、石灰石、铁矿石、泥煤、叶蜡石、金、铜、钨、锰等矿藏40多种,其中高岭土、铁矿石、石灰石远期储量均在亿吨以上。生物资源丰富,野生和人工繁殖、培育的动植物种类繁多,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为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珍稀植物有水松、银杏、南方红豆杉、金毛狗、刺桫椤、鹅掌楸、花榈木、福建柏、樟树、红豆树lO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江南油杉、油杉、福建青冈、福建酸竹、长袍铁杉、黄檀等。此外,还有兰花、杜鹃花、茶花等多种名贵花卉,其中“十八学士”茶花闻名海内外,“黑牡丹”荣获全国优质茶花奖。国家级珍稀动物有蟒蛇、云豹、黄腹角雉、虎纹蛙、苏门羚、猕猴、穿山甲、水獭、毛冠鹿、黑熊、金猫、大灵猫、小灵猫、蛇雕、白鹇、鸳鸯、蝾螈、蜂鸟等;省级珍稀动物有棕鼯鼠、大头平胸龟、棘胸蛙等;高经济价值动物有龟鳖、河螺等。

经济社会概况


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现价)59.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工农业总产值102.71亿元,增长18.6%。财政总收入4.7798亿元,增长17.0%(不含基金的财政总收入4.6958亿元,增长1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176亿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4315元,增长10.5%。年底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21.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9%;各项贷款余额20.11亿元,增长12.5%。

农业生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5亿元,增长7.5%。实施“良种工程”,引进推广各类名特优良种57个,发展优质稻生产带0.6万公顷,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8万公顷,总产量9.29万吨,分别增长2.0%和2.8%。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反季节食用菌、德化梨、黄花菜、笋用竹、马铃薯、戴云山羊、戴云黑鸡等生态型、特色型、高效型优势农产品,巩固扩大市级基地1个、县级基地4个、乡级基地16个。新(扩)建生物防火林带238公里。新培育林竹基地42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7.1%,林木蓄积量达1020万立方米。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工业经济。全县工业总产值92.56亿元,增长19.8%,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9亿元,增长38.9%。新办工业企业74家,进行增资扩营、技术改造的工业企业43家,新建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投资1.3亿元新建工业项目园区186.7公顷。陶瓷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值58.78亿元,增长16.1%,纳税1.93亿元。矿产冶炼业发展势头强劲,产值11.5亿元,增长21%;纳税5737万元,增长132%。电力业有序发展,新投产电站17座,新增水电装机1.2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在全省率先成为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

第三产业。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20.07亿元,增长11.1%。石牛山度假村建成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中国瓷都德化生态游推介会”,旅游业继续升温。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40亿元,经营税金1785万元,分别增长30.8%和60.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64亿元,增长22.9%;批发零售贸易额12.74亿元,增长4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7%。

对外经贸。成功举办了2004成都德化名瓷展览会,组织企业参加首届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意大利马契夫国际消费品展等国内外知名大型展览(销)会。全县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6家(含三资企业),有自营出口实绩的企业达92家;全县出口交货值48.3亿元,其中自营出口总额达9622万美元,增长16.3%。在第二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成功对接项目2个,总投资7680万元;新批外资企业10家,外商实际到资337万美元,增长47%。

区域经济。继续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城关建成区由1995年的2.73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8.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17万人,占总人口的55.5%。龙浔、浔中城关两镇分别纳税1.9047亿元和1.327亿元,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县的65.5%。全县纳税超1000万元的企业6家,超500万元的企业12家,超200万元的企业40家,超100万元的企业93家,超50万元的企业174家,超30万元的企业228家。

重点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4亿元,增长17.7%。60个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开工率78.3%。泉三高速公路德化连接线已经建成通车,投资9000多万元的省道206线提级改造建设工程进展顺利,铺设乡村水泥路72.5公里。城关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广安天然气工程竣工投产,日供气量达8.5万立方米。

社会事业。新建校舍32430平方米,撤并小学3所;新增市级达标初中校2所,小学2所;高考录取1069人,录取率达75.6%。《德化县陶瓷志》正式出版,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落户陶瓷职业技术学院,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瓷都德化”荣誉称号;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获首届“福建省科普先进县”称号。程控电话和数字移动电话普及率达59.8%。人口出生率为10.25‰,政策符合率达98.47%,荣获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全民健身节和第二届全县农民运动会。连续5届荣获“省级文明卫生县城”称号,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居泉州市前列。

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财政总收入7.85亿元,增长1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9亿元,增长20.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1.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0%;贷款余额30.66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8.7:58.2:33.1。

工业经济。工业总产值110.7亿元,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4.50亿元,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0.97%,产销率94.6%。新办工业企业56家,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新建标准化厂房9.85万平方米。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大型工业企业。陶瓷产值68.96亿元,增长18%。矿业产值16.5亿元,增长10%;纳税1.32亿元,增长73.7%。金锁220千伏变电站一期和2个110千伏输变电二期工程投入运行;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21万千瓦,全县电力装机容量突破30万千瓦。

新农村建设。农业总产值13.86亿元,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6397元,增长10.5%。兑付各种惠农补贴1212万元;投入1603万元用于农村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4146万元用于省道206线上涌至尤溪界、省道203线城关至雷峰路段建设;投入3407万元提级改造50千米通乡镇县道;投入2325万元完成5个乡镇、43个村的农村电气化改造;投入1178万元支持16个省、市、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和20个省、市、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开展“家园清洁行动”,3个乡镇、17个村通过验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17人。发放农村低保金585.29万元,3762户、6699人享受低保。完成搬迁安置628户、2094人;在所有行政村建立村级避灾安置中心(点)。建成3个农村社会福利中心;宝美职工公寓一期限价房竣工出售。德化黑鸡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戴云黑鸡养殖公司被评为“省名牌产品企业”;黄花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列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3家企业获无公害农产品和产地认证;荣膺“中国早熟梨之乡”称号。完成造林更新1733公顷、幼林抚育2800公顷、竹林抚育6800公顷,新建生物防火林带206千米,建立省、市、县级珍贵树种种植示范村17个。新注册林业专业合作社61个,占全省的75.3%。冠林竹木家用品有限公司2条生产线建成投产。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27.9亿元,增长12.7%。瓷国明珠酒店被评为“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企业成为全省工业旅游示范点;荣获“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中国文化旅游大县”称号。全年接待游客67.5万人次,增长31.3%;旅游总收入3.7亿元,增长32.7%。房地产完成投资3.27亿元,增长26.9%。新华都、亚酷商贸、肯德基、上岛咖啡、罗曼咖啡等知名企业进驻德化;陶瓷街被评为“省级特色商业街”。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99亿元,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8%。

经贸活动。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24家,总数达136家;出口交货值56.55亿元,增长17.8%,其中自营出口(海关口径)1.51亿美元。新引进项目41个,招商引资实际到资1.51亿元,其中,外商实际到资(报表口径)510万美元、(验资口径)305万美元。赴台湾举办德化白瓷鉴赏展;在国内不同大中城市新设陶瓷产品营销中心35家。

节能降耗。成功研发夜光陶瓷、能量陶瓷、中温窑变釉等新产品。建成烧成温度高达1450℃的全自动电热高温隧道窑,陶瓷生产成本、能耗分别下降10%、30%左右;新建或改造电热隧道窑35条,电窑炉用电量增长55.52%,年节能降耗3768吨标准煤、节约成本168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GDP能耗1.31吨标准煤,下降1.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削减化学需氧量46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08吨。城区污水处理率6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家企业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德化县被列为“福建省首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品牌建设。举办中韩陶艺家作品交流展暨中韩陶艺交流系列活动;“中国瓷都德化”特色区域称号通过复评;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4家企业产品被评为“2008-2009年度省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4家企业被认定为“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家企业被确定为第三批“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德化白瓷率先成为拥有国家标准的瓷类产品;德化陶瓷、德化瓷雕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省名牌产品”两件、“省著名商标”2件、“市知名商标”5件、“省工艺美术大师”9人。

社会事业。省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实施省、市、县级科技计划项目73个,其中获省、市科技进步奖4项。撤并农村初中校4所、完小2所、教学点15个;落实“两免一补”经费1597万元,受惠学生3.81万人;县职业技术学校(筹)正式独立办学;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每万人口本科上线率连续8年居泉州市前列。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县城”“福建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实际补偿比44.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40.4%,实际补偿比40%。水口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通过评审。全县人口出生率12.82‰,政策符合率97.46%。完成数字电视双向网改造1.68万户,完成165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社会治安满意率保持泉州市前列。

德化城雕


德化为中国陶瓷名城,已有上千年辉煌的陶瓷制造史外销史,却长久以来没有城雕。早在1993年10月举办首届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期间,就有陶瓷界和文史界知名人士郑重提出要有德化城雕。经过十多年来向各界人士广泛征求意见,最终选定德化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代表作、泉州海交馆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渡海观音”作为城雕原型。

德化大型瓷雕“渡海观音”坯体高度7.5米,由137块部件组成,烧成后高达6.4米,用瓷土8吨多,仅头部用土就达半吨。石雕、木雕达这个高度已属不易,瓷器达此高度迄今尚无文字记载。由于工程巨大,现代的注浆方式不适合这尊观音的坯体成型,所以制坯方式是采用传统的手工印坯方式,这样就导致同一块部件内的坯体厚薄不一,最厚的部位达20厘米,而最薄的部位仅3厘米,烧成后的成品每块重近百斤,这就增加了烧制的难度。德化科技团队应用了现代自动化科技,专门研制了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编辑设置各程序段时间、温度目标值,升降温度速率自动运算,自动运行,匀速升温,匀速降温,声光自动报告窑炉运行状态。

据悉,目前“渡海观音”已坐落于德化城区中心的瓷都文化广场,笑迎五洲四海客。

德化陶瓷街


在瓷都德化,有一条飘着浓郁“瓷香”的特色街道,那就是位于龙鹏街的陶瓷街,这也是瓷都德化的窗口形象。该街汇集着德化县陶瓷精品,游客可在很短的时间内纵览瓷都陶瓷精粹,陶瓷玩家亦可在此随心所欲鉴赏各商家的品牌产品。各种产品琳琅满目,涉及日用陶瓷、传统雕塑工艺瓷、西洋工艺瓷、红壤陶等四大类近万个品种,是德化陶瓷产品“大观园”。

德化陶瓷历史


德化的瓷业,历代烧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确实壮观,从人口密集的城关到偏僻的山村,从田野到丛山密林,经常可以发现古瓷片和古瓷窑的遗址,白莹莹、花艳艳的瓷片,象颗颗星斗撒在人间,似片片白玉镶织大地,把青翠翠、绿葱葱的山乡点缀到更加美丽。全县目前已发现的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窑址达238处,全县十八个乡镇都有古窑址分布,其中“屈斗宫德化窑址”(包括浔中、龙浔、三班、盖德,4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1988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后期即开始生产和使用陶瓷。至唐代后期,德化三班、泗滨一带制瓷业已开始发展。唐末五代出现陶瓷专著《陶瓷法》、《绘梅岭图》。

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系统工程 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重要商品。北宋时代德化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窑场,其制瓷工艺已彩轮制、模制和胎接成型的技术。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白瓷、器形以碗、盘、杯、碟、瓶、罐、壶、盒、洗、花瓶为主,少量烧制黑釉茶碗等。装饰方法以刻花、划花和印花为主,于瓷器表面饰以莲瓣、牡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以及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等纹饰,这些产品在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地都有发现。到南宋时,瓷窑烧制技术又月新发展,烧制的白瓷,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高、透光度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宋末元初,德化瓷窑有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一种介于龙窑和阶级窑之间,较易控制烧成火焰的“鸡笼窑”。开始改变宋初以来,使用还原烧成的老技术进入采用氧化烧成新技术阶段。1976年考古发掘的屈斗宫宋元窑炉遗址,坡长达57.1米,共有17间窑室,出土了800多件生产工具和6790多件完、残瓷器标本。这座窑的发现,特别是大量外销瓷器的出土, 对研究德化穴元时代的烧造规模、烧制工艺、窑炉发展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填补了过去德化龙窑的空白。

明代,德化瓷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远在宋元之上。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和“天下共宝之”的珍品。独树一帜的“象牙白”(建白瓷),釉色乳白,如脂似玉、色调素雅,被称为中国白瓷的代表,享有“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特别是道释人物瓷雕,造型逼真、格调高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德化窑古代工艺技术成就的高峰。明代,德化窑炉也有新的创新,在全国首先出现了装烧容量大,既节省燃料、又易于控制烧成火焰的半倒焰式的阶级窑。这种形式的窑炉流传到国外,对国际瓷窑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清代,德化釉下青花瓷器争夺斗艳,青花瓷取代建白活跃主要地位。青花的花式丰富,纹画内容取材很广,有历史故事、人物仕女、生产活动、社会习俗、禽兽花果、山水景物和带有宗教色彩的纹饰。画面明静素雅,笔法朴实粗犷,构图简洁舒展,充满生活气息,显示了民窑色彩或幽菁淡雅或浓郁艳丽的网络,开创了德化窑彩瓷的新纪元。它和清代新崛起的五彩瓷日用器皿和陈设供器一样畅销国外。

晚清以后,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和外来侵略,我国城乡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德化瓷业走向衰落。但是少数民间艺人如苏学金、许友义等在艰难岁月中,坚持制瓷事业、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其作品仍获得很高的评价。1915年,苏学金首创捏塑瓷梅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优等奖。之后许友义创作的《木兰从军》、《关公》、《观音》等瓷雕作品,先后分别获得在英国、日本和南京举行的国际和全国博览会的金奖。1930年,许友义师徒为仙游龙纪寺特制的瓷塑《五百罗汉》,形态各异、行动逼真,亦为中国瓷坛首创的珍品。

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业生产获得了新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99年全县有陶瓷企业11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初步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三大陶瓷产品体系。也涌出了一批陶瓷名企,如佳美集团、冠福集团、顺美集团等等!也使很多大企将分公司设至美国、德国、英国等等国家……。2001全县陶瓷产值38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9.72%,陶瓷业纳税占全县税收总额的50.11%。2003年陶瓷产值达53.1亿元,出口交货值达42.1亿元。1993年,李鹏委员长任总理时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高度概括了德化陶瓷在国内的影响和地位。1996年3月,德化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等单位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德化人民充分发挥山多、水足、矿富、瓷美四大优势,大力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成功闯出一条山区经济发展路子,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继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之后,2003年又被称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

陶瓷科技园


德化陶瓷产业园区原为泉州德化民营科技陶瓷园区。德化县于1996年开始开发福建省首家民营科技(陶瓷)园区。1998年被省科委批准列为省级民营科技(陶瓷)园区。2005年又被批准为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德化陶瓷园区。陶瓷经济总量达38.5亿元,占全县陶瓷生产总值的65.6%,推进了陶瓷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至2004年,全县陶瓷产值58.78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出口基地和陶瓷经济发展的产业区,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


该基地经省经贸委、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同意设立,并由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省内各高校和陶瓷科研机构共同组建。其作用在于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单位等社会技术资源,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产学研联合,为企业导入先进的技术,研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发并推广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并为企业提供科学、经济、政策、法规、市场、人才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目前,该基地有专兼职技术人员57人,建立了原料加工车间、成型车间、拉坯与制模车间、彩绘车间、烧成车间、陶瓷材料室、陶瓷艺术室、艺术鉴赏室、测试中心等专业试验室(车间)以及基地专家顾问团。基地的建成,将为福建省陶瓷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石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石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在德化县水口镇境内,同时也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公园内的岱仙瀑布素有“闽中第一瀑”之称。

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屏障和珍稀野生动植物

的生物安全岛屿,是我国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保护区之一。它成立于1985年,总面积13472.4公顷,森林覆盖率93.4%,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内有珍稀濒危或特有植物物种共115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有水松、南方红豆杉、银杏3种,Ⅱ级国家保护植物17种,省级保护植物27种。国家Ⅰ级野生保护动物有云豹、黄腹角雉、蟒蛇3种;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有白腹山雕、虎纹蛙、白鹇等36种。2004年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升格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重点保护我国大陆分布最南端、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黄山松林、重要的昆虫、兰科植物资源及其他濒危动植物物种。

九仙山旅游景区


九仙山在赤水、上涌、大铭三乡交界处,海拔1658米,面积约35平方公里,在尤溪之南,山有九峰。历史最低气温达零下13.6摄氏度,当气温低于0℃会有雾凇,年雾日达300天。

景区内的灵鹫岩和永安岩都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鹫岩位于九仙山巅东侧,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朝开元四年(716年),尚存“甘泉”、“说法台”、“回照池”等胜境。寺的墙、柱均为石筑,释迦牟尼等15尊佛像亦为石雕。明万历年间柱础重修,新建山门石坊,德化知县杨文正“一方净土”题匾和永春知县夏忠“胜迹维新”题匾于坊上。大学士张瑞图,太仆丁启睿,状元学士庄际昌,进士户部主事郑沛,邑司训甘天训的题刻牌匾,悬挂于主殿两侧。清初整新两殿,增置岩田。16—18世纪,这里曾是省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其僧徒分成九仙派18个支系,发展至900多人,分住或住持全省89处寺庙。

永安岩位于九仙山南麓、德化县赤水镇铭爱村与大铭乡大铭村的交界处。唐代开元年间,该地系九仙山僧邹无比垦种荇菜之处,故称“荇菜岩”。后来蛇神岳氏修炼成真,建有寺宇,奉蛇氏尊王。明代天顺年间,青年儒土史云济,法号妙应,到此地出家,并与铭山周进宗结谊。天顺八年(1464年)六月十日,史氏在荇菜涅莰化前曾嘱其徒日:“吾大劫未尽,化后悬我骸于大椿杪,六十年后则永安于此。”周进宗遵嘱,将其化后骨骸挂在铭山周氏祖字旁的大椿树梢。嗣后,侄儿周琼捐献山场,筹建岩字,取名“永安岩”,同时捐田千担作为岩租。明嘉靖初,椿树梢发光,周进宗孙孟士等取其骸塑佛像,祀于永安岩。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林顺七及住持僧应经再次募缘修建,至今正殿佛龛尚保存当年修建的文字,民国初重修,岩字系木构,歇山顶式,由正殿、中殿、观音楼、饭堂、地藏殿、护界亭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829平方米。正殿供奉云济史公祖师,左边蛇岳尊王伽兰佛,右边安放着檀越主周进宗、周琼六塑像。正殿的中梁用拱木组成的藻井,圆天画着太极圈,结构精彩别致,独具一格,明、清时期大学士史继偕,进士翰林院检讨赖垓、太常寺卿李懋桧偕其侄进士李为观、进士知府李道泰,先后为该岩题赠牌匾。现尚保存的有赖垓的“法云真际”牌匾和民国时期的两对木刻楹联,寺字东侧有护界亭1座。

革命活动旧址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革命遗址

位于水口镇昆坂村。

1943年,在国民党顽固派大肆“围剿”革命根据地时,为隐蔽积蓄力量,中共福建省委从闽北转移到闽中。同年12月,闽中工委书记林大蕃及游击队20多人来到毛厝、坂里。1944年正月下旬至二月间,省委机关游击队陆续来到坂里。在坂里牛寮坑困狗形山上,盖起了18座竹棚,开了2个操场。省委机关转移到坂里后,在德化大溪、永春和南安八都等地建立了几个据点,使闽北、闽东北、福州、永泰、大田及闽中地区的莆仙、晋南惠等根据地联结起来。这一时期,坂里村曾成为全省革命活动中心。省委机关在这里召开省委会议进行整风文件学习。省委创办《顽强斗争者》刊物。游击队奇袭莆田县涵江交通银行所缴获的伪币,也是带到坂里由省委分别发送给闽北、闽东北和福州等地区的地下党组织。还曾在这里用电台同中共中央联系过一次。并组织毛厝、坂里村的群众进行抗丁、抗税的斗争。省委机关在坂里住了4个月,于1944年6月,才分3批转移到仙游东湖。

岐山堂革命旧址

位于水口镇毛厝村。

1941年冬至1949年中共闽中地下党在毛厝开展革命斗争,岐山堂是毛厝地区的革命据点之一。1945年5至12月,中共闽中特委和司令部领导人率领游击队驻此并于同年7月1日在岐山堂召开纪念建党24周年的群众大会,9月又在此召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群众大会。1949年3月,中共仙德工委在岐山堂设立指挥中心,开展“搞枪筹款,武装队伍”的活动。嗣后,随着革命工作的需要,建立永德仙人民游击队总指挥部领导永德仙人民游击队,在永德仙边境地区游击斗争期间,曾在歧山堂设立指挥机构。

德化云龙谷

基于旅游业的发展,国宝云龙谷景区里的农业创意园区原是一片荒田,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完善规划设计,这里已被改造成集农业观光、科普宣传、花卉苗木培育基地为一体的农业创意园区。云龙谷农业创意园区占地50亩,放眼望去,整个园区一派勃勃生机,各种农作物、观赏植物长势喜人、开出的花朵、结出的果实争奇斗妍,宜人眼球。在“奇花异果长廊”里,小金瓜、葫芦、福瓜等各色瓜果挂满瓜棚,色泽不一,形状亦是千姿百态,其中,不少瓜果身上还“长”着“福”、“寿”“云龙谷”等字,精巧而且应景的装饰令人一下子就品读到农业创意园里特有的创意。这边瓜果斗秀,香草培育区里的香草争艳,同样不处下风,喜阴的彩色草身披紫霞,含羞于绿影之下怯怯生长;薰衣草、紫苏草、迷迭香、薄荷等香草则各自占据一方田畦,贪婪地吸收阳光雨露;还有一些正在开花的植物则竞相绽放娇嫩的容颜,五颜六色的花朵迷人眼球,把农业创意园装点得更外美丽。据了解,香草培育区里总共种植13种香草,目前处于试种阶段,项目成熟后将进一步丰富云龙谷景区物种、达到美化景区目的。

相关分词: 德化县 德化 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