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边际报酬

边际报酬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边际报酬




基本简介


边际报酬是指既定技术水平下,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英文中,边际报酬是marginal return(Marginal return refers to the addtional output resulting from a one unit increase in the use of variable inputs, while other inputs are held constant.)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与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异同


边际报酬是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成本带来的报酬,比如购买原材料,工人工资等.

规模报酬是指增加企业的生产规模带来的报酬,比如购地,修厂房,购设备等.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是一个小企业,只有一条生产线,效益很好,一年能赚10万元.那么这时,你增加一条生产线,一年就能赚20万元.那如果你现在已经有1000条生产线,已经达到了你个人和市场所能接受的最大限度,那你再增加一条生产线就不能给你带来10万元的收入了.

规模报酬递增与边际报酬递减相容


规模报酬是从长期来看的。边际报酬递减是从短期来看的。

短期和长期的区别是厂商能否调整他的生产规模。

在短期内厂商无法调整他的生产规模,存在着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说,随着可变成本的增加,会产生边际报酬递减。

长期内,厂商可以调整他的生产规模,不存在固定成本,如果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变,仅仅是投入规模变了,则他的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U型曲线,经历了“规模经济”到“不存在明显规模经济和不经济”到“规模不经济”的过程。还有人提出过有些行业的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L型曲线的理论,既不存在明显的“规模不经济”。

规模报酬与边际报酬属于两个概念,二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二者是兼容的。

比如:Y=K^a*L^(1-b) 而且a>b

(1)设c为一常数,Y`=(cK)^a*(cL)^(1-b)=c^(1+a-b)*K^a*L^(1-b)>Y

所以为规模报酬递增

(2)marginal product:

Y对K:second order condtion,由于L保持不变,因此等价于-a(1-a)K^(a-2)为负,即边际报酬递减

同理,对L同样满足边际报酬递减

综上,可以看出二者是可以相容的

边际报酬递增规律


理论来源

为什么会在知识经济中提出边际报酬递增定律呢?要了解提出这种说法的原因,首先要明确在传统理论中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边际生产力理论是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石,在边际生产力理论中特别指出,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连续等量的增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的一种或几种要素的投入量保持不变,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个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只能针对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土地等进行分析。

应用原理

从定义来看,所谓的递减并不是指从可变要素一开始投入生产,边际报酬就是递减的。边际报酬的改变是一个抛物线,在最开始是逐渐增加的,达到了最高点后才开始递减。因此边际报酬递减这个术语只是强调了边际报酬改变的后半部分,它并没有否认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存在报酬递增的情况。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而对这个定义有了新的扩充,它打破了原有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中的先决假设条件“技术水平不变”。由于知识的作用,技术水平必然存在改变。没有了这个先决的假设条件,边际报酬的改变就不再遵循原有的边际报酬递减定律的改变模式。很多学者因此提出了边际报酬递增的概念,与其相似的还有边际收益递增、边际生产力递增等很多种说法。边际收益则是指厂商增加一单位的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这个定义本身是从产品市场出发的,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的环境下,边际收益MR=P是保持不变的;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边际收益MR是递减的,因此边际收益与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并非都是递减的。它并没有像边际生产力理论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那样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严格来说并没有边际收益递减这种提法,而且探讨它的递增递减与否都是针对产品市场而言的,前面所提到的边际报酬递增概念是建立在要素市场之上,它们所讨论的基础完全不同。不能把边际报酬递减等同于边际收益递减,而在一些知识经济学的文中提到的边际效益递增的说法就是对原有概念的一种混淆,因此要分析边际报酬递增的说法是否正确,必须明确讨论的基础是要素市场而非产品市场。要首先了解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特殊性。

边际报酬递增的确切含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知识的确可以使边际报酬出现递增的性质。因此,在知识经济中说边际报酬递增是有其道理的。但是,用边际报酬递增这个名词来描述知识对边际产量的影响,并不是指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边际产量就是一条平滑的曲线无限制地增加。就如同传统经济学中的边际报酬递减定律也并不是指整个过程全部递减,边际产量的增加也与知识的创新能力、知识的完整性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知识的创新过程是不连续的,不是以均衡速率慢慢增加的,因此在动态分析中,边际产量的改变也同样存在着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它会随着知识这种催化剂在不同时间所起的作用不同而有所波动,在某些阶段也存在着边际报酬递减的情况。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边际报酬递减所描绘出来的曲线是一条先递增后递减的抛物线,而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从动态的观点来看边际报酬曲线是不规则的。因为创新是永不停息的,而新的知识也总是能增加原有知识的完整性,因此从整体的走势上看知识这种要素对边际报酬的影响是使其递增的。从短期来看,从静态的观点分析,知识的投入量是不变的,增加其他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则又回到了原来传统经济学分析的老路上来,边际报酬则是递减的。因此最终出现的曲线呈现的是长时间上的、总体上的递增,局部上的、短时间段内的递减的一个交替上升的状态,因此并不能望文生义、简单地把边际报酬递增理解为整个过程单纯性的递增。

从以上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提出边际报酬递增并不是否认传统经济学中的边际报酬递减定律,而是扩大了生产要素的范围,从动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因此提出边际报酬递增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边际报酬递增的启示

边际报酬递增从一个方面反映出知识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要充分地发挥知识的作用,就要根据知识要素所具有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知识的运用。知识的学习效应可以促进边际产量的提高,因此就要充分地发挥知识的这种作用,更多地关注知识的创新,促进生产的跳跃式发展,使其不断地从低水平的均衡跃入更高水平的均衡中来。知识的非完整性也要求我们更多地运用新知识,不断地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更新和完善。知识的影响同样也不仅仅局限在要素市场,在产品市场、消费市场,都会因为知识要素的特殊性而存在一些特殊的现象。本文没有涉及的消费市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也在一定的范围上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增的性质。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很多传统的理论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更多地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更多地从静态的研究方法转入到动态的研究方法上来,从均衡的关注转入对非均衡的关注上来。

知识的特殊性对边际报酬的影响


知识作为生产力要素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它是无形的,寓于其他要素之中的非独立要素,通过优化其他要素的结构和配置,改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素质与协调性来施加其对生产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它是一种有形的独立要素,与其他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者、生产工具等)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生产力的基础。

知识作为非独立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就是催化剂的作用。要理解这种作用就要打破原来静态的分析方法,引入时间的概念,引入动态分析。而传统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当可变的生产要素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时,可变的生产要素和非可变生产要素就形成了一个最佳的搭配比例,从而达到产量的最大值,这就形成了一个静态的最优效率。引入时间后,就引入了动态的分析方法,对原来的边际报酬的改变形式产生了影响。

从宏观上来看,社会发展大致的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从短期来看,是某特定均衡下生产要素边际报酬递减;从长期来看,是不均衡中所体现出来的生产要素边际报酬递增倾向。而后者对人类的进步起的作用更大。这种不均衡的产生,就是由于把知识的学习效应引入其中。学习效应指的是厂商生产的产品越多,厂商就会从生产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学习过程有两个效应:一是由于生产了更多的资本品而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下一代资本品包含更高的技术水平,生产每一单位最终产品所需劳动量下降;二是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溢出效应,所有劳动力和积累性物质资本生产最终产品时的效率会逐渐提高。

知识的学习效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以创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创新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在人类知识的总量水平较低,创新与创新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表现不是很明显。人们看到的是某特定均衡下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所追求的是现有均衡下的最优效率。因此,意识不到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更认识不到创新背后的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舒尔茨在关于农业方面的研究中指出,落后国家的农业效率很高,当地的农民能够准确地计算一亩地该用多少种子和化肥。相反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农业中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浪费现象,效率并不高。但发达国家按单位面积衡量的产出是落后国家的几十倍至几百倍。舒尔茨的研究给人们的启示就是应该努力追求不均衡下的生产要素报酬递增,而不要费太多精力去谋求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限制的最优效率。知识在其中就相当于一个催化剂的作用,使静态均衡从较低的层面跃入一个较高的层面。这样即使在一个较低的层面所增加的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了最佳比例,也会因为知识的促进作用跃入更高的均衡状态,打破了原来超过均衡点就开始出现边际产量递减的情况。

如果把知识不仅仅看成生产中的催化剂,而是看成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来投入生产,发挥其直接的作用,也会因为知识的特殊性而对边际报酬的改变产生影响。知识作为可变生产要素与其他的可变生产要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投入生产中的知识具有非完整性。投入知识的非完整性也是造成所说的边际报酬递增的一个原因。知识本身具有一个前后相继的性质,前人的知识(包括认识、逻辑和创新)总能作为后人的知识的基础。因此,知识的发展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如同我们只能生活在具体的时空一样,投入生产的知识必是受到具体时空限制的不完整的知识,在以后必然会出现更新的知识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完善。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不完整的知识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性质?举例来说,如果一个菜谱只能看到前一部分,读者可以学到一些做菜的技巧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边际效用,但是实质性作用并不大。要是把整个菜谱都学习完,后一部分所带来的边际报酬就会大于前一部分,因为看完以后读者已经可以完整地制作某个菜肴。相对于不断发展的现实世界和知识体系,目前投入生产的知识也就相当于半个菜谱,是不完整的,可以起到一定的功能,但是价值体现并不充分。以后投入生产的知识总是更好地增加了原有知识的完整性,使得投入到生产中的知识具有了边际报酬递增的性质。实际上,有关不完整的知识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性质还可以从知识的前后相继性来看。前人(或前一部分的知识)成为后人(或后一部分的知识)的基础,这本身隐含着后人的知识不会次于前人的知识,其对人类的贡献一般不会小于前人的知识对人类的贡献。知识的这种边际报酬递增的性质使我们看到,知识甲和知识乙单独运用于经济活动时,各自获得的报酬总和是小于它们被联合运用于经济活动时取得的报酬。

不少文章把知识经济中的边际报酬递增原因归结为知识产品低廉的复制价格。所谓的低廉的复制价格是指知识产品特别是软件产品在前期的开发工作中费用非常高昂,但是一旦前期的开发工作完成每个增长部分的成本就降到了最低,有时甚至为0(直接用网络复制传播)。正是由于知识产品的这种特殊性,直接导致了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降低,也就是边际成本下降。但是边际成本的下降只能导致边际利润递增,和边际报酬没有什么关系,而且这种讨论的基础是建立在产品市场之上的而非要素市场,不能和边际报酬的改变混为一谈。

相关分词: 边际 报酬